提着还不算什么,但若是那一斤一罐的灵泉水一提几个疗程的,就有几十斤重了。还真确实是一个麻烦的事,有的时候因此还要雇车。
现在可清省了,只有那些特殊的方子里面不能放甘草的。才会不得已还得让病人提着竹罐子装灵泉水回去熬药。
……
六月三伏天,最热的那段时间,研习楼和住院部交房了。
沐雪将慎仙堂的门诊部由自家的小二楼,也搬到研习楼那边。
这才将家和工作终于分开,小楼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居住场地也让出来了,沐雪便将石家一家四口又重新接了回来。
只是中间的隔断依旧在,老木家大门朝南,老石家大门朝北。两个大门进出,两个锅灶吃饭。
沐雪觉得这样倒也清静。
……
如今那新盖好的研习楼按照现代医院的功能区分,也作了划分,有服务台,挂号处,诊室和药房和一个急诊室,以及一个诺大的候诊大厅。
二楼是妇科诊室,检察室,小手术室,大手术室,会议室和员工活动室。
研习楼三楼则是员工宿舍,男左女右,中间有隔断,分别从两侧楼梯通行。
另外住院部那边有单独自己的药房大夫及学徒们。
……
自从知道木家单独请了教书先生,过了年后,左邻右舍,沾亲带故的或间接或直接的求到木之华沐雪面前,希望自家孩子也能蹭个课听。
镇上没有学馆,最近的学馆也要去县城里,以木之容木之富木之贵的小公务员的收入都上不起,这里的乡亲们更是别提了。
木之华好说话,沐雪面子薄,乡里乡亲的,也没办法拒绝,然而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就再也控制不了了。
那些人家也说提供束修,不外乎是一箩稻子或一箩黄豆,或几个老南瓜,一筐老山芋……
沐雪哭笑不得,却也知道,那些人家也是尽了力了,还能怎么说?
渐渐的又有相邻村子通过各种让人无法拒绝的人脉,也6续把孩子送过来上学。
不知不觉间66续续的竟然收了六十多大小不一的孩子,看这样子,这人数还有渐渐上涨的趋势。
不得已,连先生也增加了好几位。
除了又增加了一位男先生,还增加了三位女先生。
因为这样一来,学馆里可就不止是木家一家孩子了,有了外间孩子的加入,男生女生还是要分开教学的。
所请的三位女先生却也是沈五给她找来的那些犯了事被卖的官宦人家的小姐。
他倒是在这个渠道上尝到了甜头。
找这些人来有两个好处,一则,她们断文识字,见识广博,能者甚多,二则,她们没有退路和选择的余地。
这已经是被指定卖之后能够寻到的最好的出路了。否则,她们这些人都要流落到烟花巷,去做那些见不得人的皮肉生意。
能在人家家里当个女先生,已是逃得生天。
所以一个个也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第136章 新气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