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遭陷害秦相赴刑场避缉拿贤士匿他乡4
且说这里监门乃是秦时差役中最小的一种,除了把守大门,另需管些琐细杂事,平日没少受气,弄不好时,还要被官吏欺辱。故此一般人,都不愿干。三年里,已换了两茬。张耳老于世故,自没甚么,凡事呵呵一乐,便过去了。那陈余年轻气盛,又喜欢认死理,时间一长,免不了把人给得罪。有一天,不知啥时候惹到的一个里中小吏,没来由寻了出个错头来,将陈余责打。陈余一开始还尚能忍,只见小吏笞打了三四十下,仍不肯摆手,一股怒火升腾而起,便要爬将起来争执。张耳在旁看得真切,慌忙在暗里踩住陈余脚跟,知会他不可造次。那小吏打到五十多下,见陈余不声吭,以为服了,才扬手而去。
张耳赶紧将陈余搀起来,扶到墙边桑树下,见旁边已无人,便数落他道:“我平时是怎么告知你来?怀大志者,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忍。你仅受了几下打,便耐不得,要与那厮相拼,此岂是大丈夫所为?秦暴必亡。你我在此坚持,来日终将扬眉吐气。今若因小辱而死于恶吏之手,你二十余年辛苦,当尽成泡影。”陈余听了,满面羞赧,道:“万般皆忍,实为难事。若不是公在身侧,陈余今日恐将铸下大错。”从此做事便愈加小心。
一个月后,朝廷缉拿榜文发到陈县,各乡各村都要领来张贴。二人所在乡里,自也得有人来做。陈余得到消息,心中不安。张耳知了,却笑道:“你且莫慌。只须这般,便可安然无恙。”商议好了,即带着陈余,自告奋勇来里中讨揽下这份差事。随后大模大样地,到村口张贴,一边还帮着宣读。乡里人见他两个这般起劲,自然不会怀疑榜上的画影图形就是张耳、陈余。二人以此,得躲过朝廷通缉。
时光荏苒,一晃十多年过去,秦朝皇帝早已换成了二世。本只要按部就班的当着,自不会出甚么大事。偏这二世喜欢胡来,听奸人赵高蛊惑,更法律,杀大臣,又作阿房宮,治直、驰两道,赋敛愈重,戍傜无已,弄得群臣人人自危,百姓个个怨恨。才过半年,便有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在大泽乡聚众造反。兵锋顷刻席卷蕲、铚、酂、苦、谯诸县,并一口气,攻下了陈郡郡府。短短几日,就聚起了十多万人马,端的声势震天。
各地豪杰听闻,都来投奔。张耳、陈余两个,隐姓埋名,已忍耐了多年,见此时机,怎可放过?商量定了,遂一齐来见陈胜。陈胜知道他两个乃大梁名士,平日里曾经常提起的,见来投奔,哪能不喜,即与手下众人将二人迎到厅上。叙礼已罢,陈胜让二人坐地,道:“久闻二位贤名,如雷贯耳,无缘不曾谋面。今来相助,实我等大幸也!”张耳道:“秦暴虐无道,毁我故国,奴我良民。今将军顺应天理,兴兵讨伐,各路豪杰皆闻风来投,我二人岂敢私匿不出?”陈胜大喜,便令左右置酒管待,留在身边。
陈胜进入陈郡,秋毫无犯,甚得人心。当地百姓都有心推他做王,便由郡中三老,引了十数人,来府堂前求见,说有要事相告。陈胜将一干人迎入府中,询问何事。三老遂道:“秦无道,灭我宗庙,奴我国民。今将军振臂一呼,四海齐来响应,此实为天意。”见陈胜笑而不语,三老接着道:“将军被坚执锐,率兵诛讨秦逆,复立我大楚江山,使熊氏血脉得以相继,有此功德,合宜为王。”陈胜听了,摇头道:“陈某出身微贱,今引众举事,只为
第十八回 遭陷害秦相赴刑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