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对付巫族,反而会因为做不到公正治民而失了功德,获罪于天。
皇天此举,将太一逼到了死角,如果太一不能让巫族服从天庭,那么太一继任玉帝就毫无意义。
皇天谋算虽好,但是却小看了太一,太一是何等人物,他乃是妖族始祖中唯一一个掌控圣道的能,皇天再强,其根本也不过是不朽级别的先天至土道。无上圣道和不朽道之间,虽然只有一个境界的差距,却是天壤之别。更何况,妖族乃是天地主角,在洪荒之中于绝对的优势。
巫族全面退出天庭,甚至连巫族领地内的城隍、土地等神职也舍弃掉,摆明了不和妖族合作,既然如此,太一就顺势而为。
皇天继承后土的帝王道可是他不知,太一的帝王道却是专门克制后土帝王道的。在后土继任玉帝之后,太一便针对,后土将是妖族最的威胁,所以太一专门针对后土帝王道的各条法则,苦心钻研,寻其弱点,创立了一条专克后土的帝王道。
如果说后土的帝王道擅长以阴谋治敌,那么太一的帝王道擅长的就是阳谋,以堂皇势迫对手就范。
太一从妖族精心选了一批中层妖族,在面授机宜之后,把他们派到了巫族领地,担任各级城隍、土地、山神等神职。
巫族虽然不满,但是毫无借口反对,毕竟是你巫族不愿出任神职的,总不能不让妖族天庭派其他种族的修士前来吧,如果真的不让,那正合妖族心意,就能以平叛为由杀入巫族了。
这些妖族在进入巫族领地之后,严格按照天庭天条和天规对巫族日常行为进行赏罚。不过所有的赏赐,全部以敕封神职的形式进行,而惩罚,则是鞭挞、仗责、监禁和死刑。
从天庭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奖惩是公正的,但是对于巫族而言,却是绝对的赏罚不公,因为按照皇天的命令,巫族退出天庭,那么妖族对巫族所有敕封的神职,巫族都不能接受,这样的赏赐,等于没有。
妖族此举,让巫族身份难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妖族仙官对巫族进行各种刑法。
随着巫族被惩罚的越来越多,巫族的怨气开始增加,终于,有些巫族不堪受辱,开始反抗妖族派来的仙官,部分妖族仙官被巫族驱逐乃至斩杀。
这正中太一之计,一旦发生反抗行为,天庭天兵便杀入巫族领地,将所有反抗的巫族斩杀。这些派来平乱的天庭天兵能够做到绝对的按天条行事,只对涉事巫族出手,而其他巫族,无论血缘再近,也不动分毫,绝不做斩草除根之举。在平乱之后,妖族还会将叛乱巫族传首九边,用以警戒其他巫族,以后每隔百年,亦会将首级再次悬挂出来,彰显天庭威名。
这是太一故意设置的陷阱,太一故意留下所谓‘叛乱巫族的亲人,就是为了将仇恨延续下去。可以想象,如果自己的父祖辈被妖族斩杀,这些幸存的巫族又怎会对妖族有好感,尤其是妖族仙官时不时的将这些叛乱旧事重提,以强调天庭权威,莫说这些叛乱巫族的亲人忍耐不住,就是其他脾气火爆巫族也不会任由妖族耀武扬威。
所以,不斩草除根也罢,传首九边也罢,百年后再次悬挂首级也罢,目的都只有一个,激发巫族怒火,激化矛盾。
这是太一的阳谋,皇天以巫族领袖的身份率领巫族用不合作的态度来对抗太一,太一就挑起巫族中下层反叛天庭来剪除巫族,太一拼的就是谁先扛不住。
自然是皇天先扛不住,妖族势,又占据天庭义,势弱的巫族又怎能对抗。
在三位巫族巫被妖族天庭抓住痛脚,以叛乱为由,被天庭斩杀之后,皇天妥协了,皇天派烛九阴向妖族递话,愿意归顺天庭。
这回轮到太一拿捏皇天了。
对于太一而言,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身为帝王,权威不容侵犯,皇天拒不合作,太一自然不能轻松放过。
皇天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他愿赌服输,既然太一要拿捏他和巫族,那么他就要找一个破局的契机。
皇天向太一送出一封挑战书,约战太一。
当年太一用计逼出皇天的跟脚,答允皇天,皇天自认实力恢复后,随时可以来和他一战。
皇天正是要以这一战来了结巫族的困局,若是战败,巫族顺理成章的认输服软,如是能赢,也可以为巫族争取一些有利条件。
512 权谋之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