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章[1/2页]

倾砚 沧海惊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孝怀太子当年冤屈太大,这江山本就是该当他坐,朕百年后自当还政与他之后人。”
      段太后冷哼道:“什么‘该当他坐?这天下本就是能者居之!哀家当年若是如他这般想……哎!不提也罢!”
      她说着,理了理云睿的衣襟,看着那张白净小脸,还有那双盯着自己的晶亮眸子,缓言道:“虽说如此,可这大周的江山,毕竟是太|祖、高祖皇帝打下的,自然要太|祖的子孙来坐。那宇文广是什么人?吴成烈王的后人。若非那宇文仪当年识时务,助高祖平了宇文信之乱,如今相王小子还不知道在何处呢!”
      景砚微凛。她自然知晓本朝初年的诸般往事——
      吴成烈王宇文岳乃太|祖宇文泰胞弟,当年随太|祖起事,推翻前朝杨氏暴|政,又征伐有功,被太|祖封为吴王。不料,英年早逝。太|祖痛惜,赐谥号“成烈”,是为“吴成烈王”。又念其大功,除嫡长子宇文信承袭吴王封号之外,又赐其庶子宇文仪襄国公封号。
      不想高祖持国年间,宇文信自恃功高,竟是质疑起高祖以女子之身执掌天下的资格来,遂图谋取而代之。幸而高祖英明,早发现其有不臣之心,遂先发制人,与其庶弟宇文仪里应外合,一举剿灭宇文信及其同党。宇文仪经此一役,建立大功一件,被高祖授以“相王”封号,子孙沿袭至今。
      因着此事,宇文仪的名声毁誉参半,褒者赞其“大义灭亲,助高祖皇帝一臂之力”,贬者多是私下言论,说其“早就觊觎嫡兄权势,不甘其下,索性来个卖兄求荣”。
      无论评价如何,“兄弟相残”四个字终究是逃不掉的。而大周朝建立百年间,皇家、宗族“兄弟相残”似乎是一个跳不出的魔咒,隔若干年便要发生一次,至远可溯及到民间传言的高祖逼迫太|祖让位与己的泰和宫之变。此是大周皇家第一隐事,无人说得清楚。加之高祖少年时以女子之身征伐天下战功赫赫,为万民所敬仰;即位后励精图治,挽国家于危澜之际,“景祐盛世”让百姓日子过得富足起来,于是这段隐事也渐渐被历史淹没,鲜有人提及了。
      不过,大周朝皇族百年来的血腥相残、诸多事变使得宗室子孙稀落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想到这些往事,景砚的心思一沉,她不由得怜惜地看着云睿:这小小孩童,便要卷入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中,不知等待她的是什么。
      云睿犹自懵懂无知。她听着段太后与景砚的对话,似懂非懂,小脑袋瓜已然不够用了。
      “咕噜——”
      云睿大窘,下意识地去抚自己的肚皮。
      段太后轻笑:“阿睿饿了?”
      云睿大羞,脸颊发烫。
      段太后倒是不以为意,“小孩子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自然是容易饿的。”
      她说罢,侧头对身旁的侍女道:“玉玦,让小厨房快些准备些吃食来……嗯,水晶糕要做得精致些,小孩子最爱吃甜食;紫薯羹多放些牛乳;鱼羹不要做得很软烂,小孩子家不喜欢的……”
      她一口气说出七八样吃食,连具体烹制手法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景砚听得暗暗心惊:这种种吃食,不都是哲爱吃的吗?
      如此……也好。
      该当说,如此是最好不过的了。
      若能得母后全心疼爱,阿睿将来的路会走得更顺遂一些。
      玉玦点头应“是”,一一记在心里。她心思一转,道:“主子何不也进些朝食?”
      段太后絮叨着哲儿爱的吃食,又看到云睿那张素净小脸,心内略宽。
      “也罢,进一碗粳米红枣粥吧。”
      玉玦面露喜色,

第13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