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千年诅咒”与其说是轩辕宗的,倒不如说是巫教的。
当晋岱王三十九年,也就是尚赢回到晋国的第12年,启明法师在蓬莱岛修建的香积寺终于全部完工。香积寺最初几年的修建完全依仗尚赢向晋岱王姬熹舒申请的拨款,尽管有尚赢在前,香积寺的修建也曾因为缺钱被迫停工过一次。究其原因,无非因为巫教当时是晋国国教,信众颇多。而佛教刚刚传入晋国,无论是晋岱王、满朝文武还是平民百姓,都对它不甚了解,也就是碍于尚赢的威望和面子,才拨款修建的。
启明法师倒也不着急,反过来安慰尚赢,说众生芸芸,终有醒悟之日。他与弟子们便走入乡间,盘坐于大树下弘法,解答老百姓的困惑。渐渐地,佛教净土宗简单的教义在蓬莱岛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启明法师弘扬的净土宗教义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信、愿、行。也就是相信净土的存在,发愿往生净土,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
到了香积寺修建的中后期,已经不再需要尚赢向晋岱王申请拨款,信众们的捐赠足以满足修建所需。启明法师索性将随他同抵晋国的十八名弟子全部派出去,分别前往十八个岛屿弘法。这十八名弟子又先后在各自弘法的岛屿上修建了寺院,至此佛教仅用了不到20年时间就在晋国开花结果了。
随着信奉佛教的老百姓越来越多,晋国朝廷里也有一些官员们开始信奉佛教,以至于个别官员家里已经偷偷供奉起阿弥陀佛。巫教的大巫、晋国丞相刘傅看在眼里,恨在心头,与官至御史大夫的尚赢从暗斗升级为明争,矛盾日益公开化。
晋岱王姬熹舒驾崩之后,晋威王姬泗聿继位。由于尚赢从大宋带回来诸多的工匠,他们对晋国农业、冶炼、印刷等各方面的贡献,致使朝廷内绝大多数的文武官员都站在了尚赢一边,刘傅被迫辞官回家,尚赢众望所归的出任丞相一职。尚赢至此更加大力的推广佛教,以至于晋威王都亲自前往香积寺礼佛。
有了晋威王的礼佛,全国上下对佛教的热衷可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很多巫教信众纷纷皈依佛教,以至于短短两三年时间,几乎家家户户供奉阿弥陀佛。
那个时候,不仅朝廷里很多文武官员鼎力支持尚赢,民间对他的尊崇更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究其原因,是因为尚赢的归来彻底改变了晋国百姓的生活习惯,令他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晋国是一个孤悬于太平洋上的群岛国家,四周被茫茫大洋包围,闭塞而又落后。千百年来,晋国从上到下依然保留着西土先秦时期的生活习惯。以饮食为例,那个时候的蔬菜仅有葵、藿、葱、姜、葫芦、萝卜、蔓菁等菜品,最常见的不过是葵藿。比较名贵的蔬菜是?,即今日的茭白。茭白在晋国最早是用来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当时有一种饭食叫“雕胡饭”,说白了不过是茭白拌饭。即便如此,雕胡饭也只有王族和富人才能食用。
说到主食,主要是粟米和稻米,能“食脱粟之饭”或者“羹汤烧饭”的,基本上只有晋王一族。小麦的种子虽然从西土随谷种一并带至九州群岛,但因为地理原因,始终无法种植成功。
至于炊具,在尚赢从大宋归来之前,晋国人只能吃到烤或者煮的食物,最好的炊具不过是青铜釜,能吃到一釜热气腾腾的肉汤便已是美味佳肴了。
尚赢在大宋的时候,接触到一件新式炊具——铁锅。对于铁的冶炼技术,九州群岛的晋国人很早便已经掌握了。这是因为姬荀虞从西土秦国东渡的时候,便带了懂得寻找和开采铁矿以及冶铁的技工。毕竟西土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已经成型。经过上千年的封闭发展,九州群岛的冶铁技艺虽然有所提高,产量也足以支撑经济发展,但是对饮食并无太多贡献。
尚赢在大宋品尝到了铁锅爆炒出的美味菜肴,一时流连忘返。这种新型的烹饪方式彻底俘虏了尚赢的味蕾,所以他回到九州群岛之后,便大力扶持铁锅的生产,推广炒制食物。晋国人吃了铁锅炒制的菜肴,自然和尚赢一样欲罢不能,于是炒菜竟然成为了一种时尚。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解决了老百姓的饮食问题,便会得到他们的爱戴。所以,尚赢仅用一口小小的铁锅便斩获了晋国臣民的人心。再加上佛教潜移默化的输入,用最简单的宗教语言改变了晋国臣民千百年来的信仰,尚赢终于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最普遍的支持。
第五十代晋王——晋威王姬泗聿在位三年就驾崩了,年仅四岁的晋淮王姬重华继位后不久被迫禅位。姬重华的禅位令刘傅等巫教中坚信众对尚赢恨之入骨,他们认为是尚赢欺负姬重华年幼,这才会趁机胁迫。所以在尚赢登基大典的吉时,刘傅率四十八名巫觋坐焚于巫教圣殿。这四十八名巫觋都是巫教最核心的成员,可以说,他们四十九人集体坐焚之后,巫教当时在晋国政教合一的所有教派管理人员损失殆尽。
第三十八章 沈宅即将跻身贵族[2/2页]